心灵净土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6525|回复: 0

20210428 专题分享 |2017新加坡玄藝综述解答会精彩回顾

[复制链接]

7万

主题

7万

帖子

28万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288360
发表于 2021-12-9 00:39:25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2017新加坡玄藝综述解答会精彩回顾

20210428 专题分享【2017新加坡玄藝综述解答会精彩回顾】

(请点击标题链接下载PDF版本)

(注意:需要缓冲一会儿)

 

2017 新加坡法会花絮与師父关于灵山法会的开示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 

第一部分节选:我与众生平等、一如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 

觉自心者,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

摘自白話佛法(一) 5、【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】 

菩薩不觉于世,只觉自己。何以如此呢?因觉自心者,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。不觉于世,即不发觉其它的事情,不觉察其它的事情。只觉自己,即只关心自己,关注觉悟自己。如果你认为只关注自己,觉悟自己,不关心别人,这不成了修小乘佛法?那你就错了。因觉自心者,因为你拿感觉觉自己的心,老感觉自己怎样怎样,实际上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。人本身就是一个体,因为每一个人的人体都是由一个元灵出来的。你只要用元灵感觉一下你自己,实际上你感觉的就是世界上的众生。如果你能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对不对,你就是在感觉众生。所以叫同体大悲。“人生最尊贵的事是什么?”请大家谨记:“人生最尊贵的事情就是面对别人的虚伪与不义,仍能保持自己对别人的亲切”。如果你能知道人家虚伪,人家不义,但你仍能笑嘻嘻地对人家很亲切,那你就是菩薩。你们几人能做到?要学会容忍人家,人家没有修,人家是凡人,你是有修的人,你是假我,别把你当成真的。人靠什么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,靠的是自身的修养,就是语言、行为。为什么叫修心修行,就是一个语言,一个行为,心里的行为。一个人的生命,一定要与其他所有人的生命联系在一起才有意义,即有他才有你,有你才有我,有我才有他,实际上就是一个循环。如果人与人的感情不连在一起,这个人就不能活在世界上。比如:一个人不能够容忍人家,没有朋友,与父母不和,与孩子不和,与朋友不和,与任何人都不联系,你们说这人活在世界上有何意义?所以人与人是一个整体,从玄学上来讲,就是一个元灵。


“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”是指同体大悲吗?

摘自20181013美国纽约《世界佛友见面会》提问  

问:“菩薩不觉于世,只觉自己,何以如此呢?因觉自心者,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”,请问師父,这里的“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”是指菩薩的同体大悲吗?

答:对啊,菩薩能够知道每个人的痛苦。你们痛苦了,观世音菩薩就难过;你们开心了,菩薩就开心了。你看看師父,其实我也有很多压力,但是師父总是笑嘻嘻,我总是让观世音菩薩妈妈开心,我要让弥勒佛一样开心。学佛学得开心就好了,为什么越学越难过?那还不叫学佛,说明你心中没点亮你的智慧之灯,有智慧的人哪会不开心啊?什么事情都能解决的,有了这个,什么都能解决的。有什么了不起的。好好地学佛修心,有菩薩在你身上,你还怕什么?你真心修就可以了。

 

眼睛要慈悲

摘自白話佛法广播讲座 第19集【转识成智是妙法】 

因为众生在这个世界是迷惑颠倒的,所以佛才会出现。因为众生把赚钱认为是第一,所以佛才会来教导我们,钱财都是空的;因为众生认为色可以给自己带来快乐,所以佛陀才传下了佛法,告诉我们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人生的男女之爱都会过去,唯有佛性长存。佛陀知道我们有这些五欲六尘,才到人间来救度我们,创立了佛教,让我们不要走偏。佛吃了很多和人一样的苦,所以众生与佛本为一体。很多人说佛是众生,佛是先觉悟的众生。什么叫佛?就比你们早一点觉悟。你们不能小看自己,經常拿块镜子照照自己像不像佛,不是表面像,要眼睛露出无限的慈悲。很多人眼睛都能布施的,看见这个人很可怜,眼睛那种感恩心、慈悲心都出来,眼睛会传神的。所以眼睛要慈悲。


臺長谈“一切众生原本是一体”  

摘自Wenda20121012  01:07:16  

男听众:臺長,以前我接触净土法门的时候,有个道理我一直没明白,就是说“一切众生原本是一体”,请臺長用白話佛法给我们开示一下。

臺長答:“一切众生本身是为一体”实际上指的是本性是一体的,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有一颗善良的心,是有一个本性,是一个最原始的心,就是人的本性,这个本性就是佛性,所以释迦牟尼佛就说“众生皆具佛性”(对)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,都是一样的,都是具有佛性的,明白了吗?(噢,对对对!)


佛与众生不二无别

摘自白話佛法视频开示 第93集【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】 

我们經常说佛与众生无二无别,佛就在我们心中,我们的智慧提高了,我们就是佛。所以不要以为佛离我们很远,佛就是我们心中的,用现在话,就是我们的感应。你感应到佛了,在你心中了,跟你自己无二无别,那就是佛法界讲的“一相”。既然无二无别,那肯定是一相了。什么叫三昧?就是用正定的认识法界一相,就是无二无别——让你明白佛与众生无二无别的真理:佛跟我们都是一样的,没有什么不一样;因为我们心中有佛,因为我们的阿摩罗识当中有佛性,所以我们跟佛没有任何的差别。这在佛教上就称为一相三昧。

 

什么是原灵

摘自20161007 日本东京《佛友见面会》共修组提问  

问:師父在《白話佛法》第一册开示,越清楚原灵的生存及规则,就越发出慈悲心,因为万灵同源。请師父开示,原灵的生存规律是什么?为什么万灵同源?

答:实际上我们说人跟人的心灵,就叫原灵。比方说,每一个人的心灵都是善良的,每一个人的本性当中还是很善良,不会害人家的,就叫我们的原灵善良。越了解别人的善良的心,你越能把这件事情做好。万灵同源就是孔老夫子讲的“人之初,性本善”。2500 年前佛陀说

“众生皆具佛性”,就是我们人的原灵。比方说,我们人都有一颗心,而这原灵的心就是原始的心,那叫良心,所以人有良心,就是我们善良本性的原灵。

 

第二部分节选:凡事不住心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 

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呢

摘自20180617 布里斯本玄藝综述解答会  

有一个年轻人,一直得不到重用,他十分的苦闷。为此,他专程去很远的地方找大師询问。他终于见到了大師,年轻人问大師:“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平呢?” 大師没有直接回答他,而是从地上捡了一颗小石子,丢到远处的乱石堆中,对年轻人说:“你去把我刚才扔出去的小石子找回来。”年轻人在乱石堆中翻寻了半天,也没找到,他不知道哪一颗是老人扔出去的,因为每一颗石子看起来都差不多。他无功而返,大師说:“小伙子,把你手上的戒指给我。”大師拿起戒指,往乱石堆中一扔,让年轻人去找回来。这一次,年轻人没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那枚闪着金光的戒指。大師看着年轻人没有说话,年轻人醒悟了:如果自己只是一颗小石子,而不是金子时,就不要埋怨命运对自己不公平。每个人的命运都掌握在他自己的手中。当你不停地怨天尤人时,多想一想,你种了善因没有?你为别人付出了多少,你想得到多少?好的果报是因为善因。修行自我,才使自己像金子一样发出光来。人因为贪心、恨心、怀疑而烦恼,贪瞋痴慢疑是人痛苦的原因,每天在贪,贪不到就会苦,贪到了又怕遗失,就更苦。为什么要学习佛法?要用心、用佛的智慧来开启心中的光明,知贪最后是空,知瞋最后是苦,知愚痴最后是烦恼,这样你才能放下,找回本源。







正信正念的修到正等正觉

摘自白話佛法视频开示 第14集【自主烦恼,般若相智】  

希望你们好好地学佛,要懂得解脱业障,解脱烦恼,解脱无明。都是解脱。“解”是什么?就是要解,要放开。脱是什么?脱离。你脱离了烦恼,不就有智慧了吗?你脱离了业障,不就有功德了吗?你脱离了无明,你说你有没有般若?当然有般若智慧。这样你才能正信正念地修行。当你一直正信正念地修行,修到一定的时候,不就是正等正觉了吗?正等正觉就是菩薩了。你正信正念地修到正等正觉之后,继续修、很努力地修,最后不就修到无上正等正觉,不就是佛了吗? 

 

什么是三解脱门?

摘自20160819 马来西亚·马六甲《世界佛友见面会》开示  

一个人解脱,就是我苦了,我想解脱掉。怎么解脱?其实有三个,三种法门。第一门是“空门”,空门是什么?意思就是我们说“观我所见,我见皆空”,也就是说我好像看见了这么多东西,我见即空,我见到的东西都是空的。我想问你们,你们现在看到前面的玫瑰花了吗?但是两个小时之后,这个玫瑰花你们看得见吗?没有了吧。一个礼拜之后,这个玫瑰花在哪里啊?垃圾桶了,是不是空的?菩薩就说,你要看到未来,而不是看到现在。“哎哟,这花很漂亮。”它能保持多少天?一个礼拜之后,垃圾桶去了。所以“观我所空”,就是我看到东西其实都是空的,明白了吗?

第二门是“无相门”。“无相门”是什么?这个“相”实际上用现在的字就是“无想”,不要去想,没有想法。“观因空故”,就是看见了因,我就知道了结尾是空的。

第三“无愿门”,无愿门是什么呢?无作或者无欲,就是没有欲望。我没有什么愿望去贪的,没有愿望,我没有欲望,也没有愿望,不求欲望,故为“观无相故”。连最后的生死都是无愿门,我都无所谓。我生死我都无所谓,我知道人生了肯定会死的,就是这样。

 

帮助别才能得解脱;学佛要想通、放下、没有人我是非

摘自Wenda20180812A  34:14  

臺長语:人相、我相、众生相、寿者相,实际上这个“相”有多种解释。我们说一个人的相随心变,相会变掉。你做了很多好事,你就变成善相;你做了很多恶事,你会变成恶相。所以自己要知道,种因得因,种果得果。不管做什么事情,先要好好地种下善良,才会得到慈悲。种下“帮助别人”,你才会自己慢慢地解脱。很多人一辈子不懂这个道理,就知道索取,不知道付出,所以有时候活在付出当中,对他来讲就比较痛苦。学佛最重要的还是要解决自己的思维问题,思维能想通,一切皆通;思维想不通,万事皆空。这就讲了这个“空”字,“万事皆空”的“空”,实际上就是放下,没有人我是非,没有谁前谁后。

 

 

身体修到最后还是会坏掉,精神修上去就成功了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  

要视一切有情众生是自性解脱的依据

摘自白話佛法(八) 11、【常生圆满心 求生解脱道】  

帮助别人能够让自己创造出喜悦。去帮助人家的人是很开心的,人家个个都来找你帮助的时候,你多开心啊?師父天天帮助人家,師父觉得很法喜,这么多人来求師父帮助,師父就很开心,師父有困难时,師父有人来帮助啊。如果你们自私,谁来找你们帮助啊?这说明你们还没有拥有帮助别人的法宝。你今天能够在电话当中不停地回答人家的问题,大家只要打电话找你,就说明你这个人拥有了帮助别人的法宝和能力,对不对?跟人家讲“小|房|子”的时候多开心,因为他不懂,你跟他讲的时候是不是很开心?

要视一切有情众生是自性解脱的依据。也就是说,你帮助了所有的人,你自己本身也得到了帮助和解脱。追寻涅槃是自由心的开始。追寻涅槃就是去追求一种无上的境界,一种超脱、解脱的人生。解脱了吗?还有孙子。解脱了吗?还有房子。解脱了吗?还有车子。一切都没有解脱,放不下,看不穿,那你就是还在做梦呢。如果你看出来了,这是假的、空的,那你已經开始解脱开悟。所以,你能够想去解脱,你已經是自由心的开始。学佛要永不退转,因为当学佛人永不退转的时候,你成佛即在眼前。我们说,我要做个好人,你每天做好事情,你每天不就是好人吗?因为好人才会做好事,所以,学佛人说要做好人好事。你今天不做好事,那你就不是一个好人;我们今天要成佛了,我们就得学佛、做佛;我们每一天学佛、做佛,我们每一天就是人间佛。

 

 

如何理解“外观众法,自观内心”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




   

【同修分享】

佛法灵验无比, 令吸毒的儿子重获新生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  

【幽默开示】现代人的皇帝一般的生活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 

第三部分节选:不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 

色即是空

摘自白話佛法(十二) 32、【无我相才知是相非相】  

師父跟你们讲到“色即是空”,師父已經讲得很明白了,意思就是见一切相如同见空空寂寂的相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就是说,你见到的世界上一切的相,你们看到的人也好,物质也好,所有的其他东西也好,好像见到了空空寂寂的相,就是好像有,又好像没有。

師父问你们:菩薩好像有,又好像没有;灵性的世界是不是好像有,又好像没有?很多人突然之间醒过来,眼睛朦胧一看,有个人在自己家里面,再睁眼仔细一看,没有了,实际上这个人有没有?有,就是灵性,就是經常让你空空寂寂看到的,明明看见了,但一会儿又没看见,不见了。我们人生当中这种事情还少吗?明明看见这个东西在这里,突然之间没有了,空空寂寂的。

 

心生则法生

摘自广播讲座(二) 9、【脱离罣碍 色即是空】  

我们活在世界上,每一个事情,实际上都是心中想出来的,当你心中想做这个事情的时候,它的法就会生了,也就是人间的事物生成了。当你的心灭掉的时候,它的法就会灭掉,人间所有事情就没有了。所以,我们说,在人间,我们学佛做人就是要懂这个道理。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,你的心生了,我想买一个大房子,那么,这个法就生出来了。这个法,就是有这个事情开始存在的,实际上就是人间的烦恼法。人间种种事都是心生出来的。当你贷款,贷不了那么多钱,你的心灭了,那么这个事情就是法灭了。我们称之为法,就是称之为这件事情。大家再想一想,心生,则种种事情就会生出来;心灭,则种种的事情就会灭掉了。

 

人间了无一物

摘自广播讲座(二) 9、【脱离罣碍 色即是空】  

在人间,看到的所有的事物,看到的所有的一切,实际上是了无一物的。也就是说,在人间是没有实在物质的。人间所有的东西,都是空的。就相当于我们到一个地方去旅游,当时我们所看到的一切,当你回到了自己的故乡,你只能回忆,而真的一切又在你眼前失去了。……所以,世界上的万物,实际上很难圆融,也就是说,当你所看到的东西,你很难把它保存住;当你触摸到的一些事物,你也很难把它保持住;当你感受到一些事物,它也很难让你留住。这就是了无一物。

 

静观虚空世界 一切不执着

(请点击视频观看)


万境心做主

摘自广播讲座(二) 9、【脱离罣碍 色即是空】 

我们说这个世界是万境不出一心,一心又融通万境啊。我们在这个世界上,不管你碰到什么事情,还是你的心啊。你的心想开了,这个事情就没有了。你的心想不开,这个事情就出来了。所以,一心就是融通万境。不管多少个境界,不管什么事情发生了,你只要用一颗善良的心,你都能够化解它。你用一颗慈悲的心,你用一颗在人间能够让人接受的心,你就会融通万境。所有

上一篇:20210426 专题分享 |常乐我净

下一篇:20210430 专题分享 |孝

目录:新加坡白话佛法网络共修_集锦

目录:网络共修共学

编辑

文章推荐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心灵净土

GMT+8, 2025-8-2 15:34 , Processed in 0.218856 second(s), 20 queries .

Powered by 心灵净土 X3.4

© 2001-2020 心灵净土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